温州新闻网_今日温州新闻头条

温州新闻网_今日温州新闻头条

http://www.wzhp.net

菜单导航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中国农村研究网

作者: 秦皇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6日 15:58:09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功能目标及其实践路向

作者:李毅荆 林 波  责任编辑:网络部  信息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2020,(05)  发布时间:2021-04-12  浏览次数: 2565次

【摘 要】公共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具有深层的精神内涵与外在的物质形态,在价值截面形成了意识形态性、公共性和民间性三重向度。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对乡村振兴与国家文化治理的自觉回应,也是对乡村文化秩序和文化生态失衡的理性应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应在弘扬主旋律、坚持公益性、传承民族性三重向度引导下,实现其在弘扬先进文化价值、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建设民族共同文化家园等方面的政治社会功能。发挥公共文化核心价值引领、公共秩序建构的软治理功能,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确立社会文化生活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文化价值,促进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和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乡村;公共文化;价值分层;功能目标;实践路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明确了新时代乡村建设应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走向“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从“五个建设”的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来审视,我国乡村发展显现出公共文化的式微。特别是,市场经济资本逻辑的过度张扬,使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得以大肆扩张,引发乡村公共文化的萎缩,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乡村社会的文化秩序。在利益分化、意义竞争、规则多元的转型社会,乡村生活日渐世俗化、自利化、疏离化,以互助、互惠、合作为内核的群体意识逐渐减退,危及乡村社会的文化秩序。

文化建设是“五个建设”的基本维度,也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乡村发展具有深层和长远的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乡村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的“文化短板”凸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势在必行。乡村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对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关系到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样式的传播,而且关系到人心凝聚、民风淳化和乡风文明建设,关系到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员和力量凝结。

在乡村文化生态、文化秩序失衡的场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发挥公共文化价值引领和秩序建构的“软治理”功能[1],重点推进具有全民共享性、价值导向性的公共文化建设。公共文化以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为依托,倡导并传播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规范。这些深层的文化内核发挥着核心价值引领、公共需求导向、文化秩序建构的政治社会功能,对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公共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需求满足、权益保障的现实功能,而且具有秩序建构、价值认同的深远意义。公共文化建设以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任务,旨在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健康的群众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2]。

一、公共文化的内容结构与价值分层

(一)公共文化的内容结构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日常语用中被作为一个与百姓日用相关联的概念任意使用,似乎没有稳定的概念坐标和语义边界。事实上,文化是与政治、经济相区分的,主要与社会精神生活相联系,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3]。文化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体,文化发展是一种创造性再生的过程,蕴藏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动力,并“通过一系列文化载体在社会建构一种精神秩序,发挥文化规则引导与道德教化的功能”[4],是群体认同的核心[5]78。文化是价值与事实的混合,包括形而上的意义本体和形而下的文化事态。任何专注于文化事态的处置方案,都将使文化建设陷入工具主义的窠臼,遮蔽“人与社会的复杂意义关系以及社会意义的本体复杂结构”[6]。而任何专注于意义本体的深层思索,也可能使文化建设陷入价值思辨而难以“着陆”,使文化建设因脱离生活现实而被悬置起来。

本文地址:/wenhua/230736.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